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发展创意产业虽然比较先进,但并非十全十美,至少在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点工作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缺点。发展创意产业应该重点抓什么工作呢?笔下认为发展创意产业的重点不是发展创意重点行业,也不是抓创意产业化,而是鼓励创意
近几年来,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发展创意产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当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努力探索发展创意产业的时候,其它许多地方却默默无闻或行动迟缓,这是一种落后的表现。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发展创意产业虽然比较先进,但并非十全十美,至少在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点工作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缺点。发展创意产业应该重点抓什么工作呢?笔下认为发展创意产业的重点不是发展创意重点行业,也不是抓创意产业化,而是鼓励创意,主要根据有三条:
第一,创意是创新的基础
最近几年,谈论“创意产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了科学理解“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应该首先科学理解创意的本质。“创意”是一个有确定涵义的概念。我们既不要把非创意当作创意,也不要把创意当作非创意。什么是创意?创意就是创立一个新主意。创意的属性有两个:第一个是新颖性,第二个是初始性。凡是创立的东西都是新颖的,都是突破前人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创”了。创意创立的不是一个新行动,更不是一个新结果,而只是一个新主意,这个新主意带有明显的初始性,有了它才有后来的新行动和新结果。创意是新颖性与初始性的统一,缺少一个属性就不是创意。提出一个不新颖的主意不是创意,采取新行动、争取新结果也不是创意。创意只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虽然不是实践活动,但却引起并指导实践活动。创意是一种特殊思维活动,特殊就特殊在具有新颖和初始这两种属性。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回忆说:“当时我就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这就是创意。有了这个创意才有后来深入反复的研究实验,有了深入反复的研究实验才有后来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创意是创新的开始,创新始于创意。工具、机器、产品、作品、体制、机制等一切创新都始于创意,有了创意才有以后的行动。创新=创意+行动。富有创意就富有创新,缺乏创意就缺乏创新,创意度与创新度成正比,轻视创意就等于放弃创新。创意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可分为创造性劳动、实施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创意是创造性劳动,创新是创造性劳动与实施性劳动之和,模仿是重复性劳动。劳动产生价值,创造性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没有创造性劳动就没有实施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一般性劳动光荣,创造性劳动更光荣。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诞生。类人猿创立了一个新主意—制造石器(创意),于是才动手动脚把它制造出来(创新)。石器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诞生。类人猿创立的新主意具有巨大价值,没有这个新主意就不会有石器,没有第一件石器就不会有大量石器,没有大量石器就不会有人类在动物世界的胜利。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人类在创造了石器之后,又创造了铜器、铁器,创造了各种工具和机器,创造了各种技术和产品,创造了各种文化与体制,而这一切创造都始于创意。人类的一切创新都始于创意,一切财富都始于创意。人们看得见创新与财富,却看不见创意。前者有形,后者无形。天下之有都产生于无。没有创意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人类永远也不能停止创新,否则经济就不会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人民就不会更幸福,世界就不会得安宁。要不断创新,就要不断创意。创意创新是人类的永久使命。人类生存发展不息,创意创新活动不止。创意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我国要成为世界强国不能再单纯拼资源、拼劳力,必须走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始于科技创意,全面创新始于全面创意。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应该首先建设创意型国家,要培养创新型企业就应该首先培养创意型企业,要鼓励创新就应该首先鼓励创意。
第二,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创意产业?根据产业经济学基本原理,创意产业应该是创意这种特殊生产活动的集合。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是创意。创意产业只与创意与否有关,与所属行业无关,就像新技术产业只与技术新不新有关、与所属行业无关一样。只要是创意,无论发生在什么行业都应该属于创意产业的范畴,例如发生工业、商业、金融、餐饮、医疗等行业中的创意都应该属于创意产业的范畴。只要不是创意,无论发生在什么行业都不应该属于创意产业的范畴,例如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等行业中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一般性的日常工作,都与创意无关,都不应该属于创意产业的范畴。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等行业之所以被称为“创意重点行业”,只是因为这些行业中的创意机会比较多一些,并不是因为这些行业中的所有生产活动都是创意。撇开这些行业中绝大部分日常工作不说,即使专门从事创造性工作也不见得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大家都知道,缺乏创意的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简直太多了。如果上述观点正确,那么就不应该在创意产业与创意重点行业之间划等号,或者说不应该用发展创意重点行业代替发展创意产业。上海发展创意产业主要是发展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时尚消费和咨询策划,北京发展创意产业主要是发展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互联网游戏、文化会展及古玩艺术品交易。这两个城市在发展创意产业的旗帜下主要发展创意重点行业,这种做法是值得推敲的。一座城市大力发展创意重点行业虽然没有错,虽然是一项先进举措,但如果在发展创意产业的旗帜下主要发展创意重点行业就有点儿不科学了,因为创意重点行业毕竟不是创意产业。片面强调发展创意重点行业产业容易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会使其它行业中的创意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另一方面却使创意重点行业中的非创意得到了不应该有的鼓励。看来,有关方面应该在理解“创意产业”概念方面再下一番功夫。科学理解“创意产业”概念,变重点支持创意重点行业为重点鼓励创意,对各行各业提高创意水平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第三,创意是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
产业经济学还告诉我们,建立在创意基础之上的生产活动也属于创意产业的范畴,就像建立在港口运输基础之上的生产活动属于港口产业的范畴一样。创意与建立在创意基础之上的生产活动虽然都属于创意产业范畴,但两者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毫无疑问,创意比建立在创意基础之上的生产活动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创意,那么与之有关的各种生产活动都将无法进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国,发展创意比发展建立在创意基础之上的生产活动更重要,因为我国是一个缺乏创意的国家,而不是一个缺乏创意产业化能力的国家。我国要发展创意产业,就应该重点发展创意,其次再抓创意产业化。上海把“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理解成“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重点抓的就是创意产业化,或者说重点抓的就是建立在创意基础之上的生产活动。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推敲的。抓创意产业化虽然没有错,虽然是一项先进举措,但是如果在发展创意产业的旗帜下重点抓创意产业化就有点儿不对了。政府的精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在这些公共资源数量不变的前提下,用于支持创意产业化的越多,用于支持创意的就越少。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意产业化,上海还重点抓了这方面的硬件建设。北京采取的措施与上海大同小异,也非常重视创意产业化,非常重视创意产业化硬件建设,并将这些硬件建设称为构建创意产业“物理空间”。构建创意产业物理空间虽然没有错,虽然是一项先进举措,但如果将它列为发展创意产业的主要措施就不对了。支持创意产业化需要构建创意物理空间,而支持创意只需要构建创意心理空间。创意不需要固定的物理空间,因为正如霍金斯所说:“创意源自于个人”,“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创意”,“人们不需要依靠土地、金融资本或者工厂和机器,只要有想象力就能产生创意”。构建这两种空间的公共投入孰大孰小是一目了然的,更甭说市场对这两种空间的潜在需求孰大孰小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政府都应该把支持创意列为发展创意产业的工作重点。看来,有关方面还应该在正确处理创意与创意产业化的关系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如果变重点支持创意产业化为重点鼓励创意,那么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发展创意产业重在鼓励创意,这种做法为什么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呢?原因并不是鼓励创意不重要,而是鼓励创意不容易实施。鼓励创意往往需要解决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往往需要解决人才问题、文化问题,往往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思维问题,往往需要解决民主问题、宽容问题,往往需要解决管理及学术腐败问题,往往需要解决创意价值及产权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是比较困难的。比较起来,发展创意重点行业和推动创意产业化就容易多了。发展创意重点行业既容易实际操作,又容易统计考核。推动创意产业化既容易确定产业化目标,又容易建设产业化设施。把这些工作抓起来容易,抓出成效来可就不容易了,因为无论怎么抓也离不开创意这个基础,如果缺乏创意就一切等于零。看来,发展创意产业不要图省事,创意本身就不是轻闲的产物,发展创意产业也要努力克服应该克服的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