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咨询业的认识
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日趋国际化,致力更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交融,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世界经济变得更具有竞争性。这就要求决策者具有改革现状的思路与方法、决策时多思多谋、执行时高速、高效。
开放战略要实行历史性转移,在开放形态上要从过去以引进资金、出口商品为特征的实物型开放,转向以体制、服务开放为特征的非实物开放――产权开放,企业开放,市场开放,同时,完善、建立有利于开放的行政服务、社会服务体系和发展国际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其中咨询业将是体系的重要一个部分。
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咨询业发展是一个挑战、新的国内外市场机会将出现,也为咨询业大大发展提供新舞台。
作为一种生产手段,经济资源的基础将不再是资金、天然资源或是劳动力,而是知识。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投入要素。
知识的创造与形成已在发达国家成为最大投资,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于它从创造知识所获得的财富到底有多少。
现代经济的发展,它不是单靠大量资本的投入来产生效益,而是靠智力的运作,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人们的经验总结融为一体,来为社会、为决策者、经营者提供服务。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只能以财富和知识转化而成的经济力量去竞争。
以知识和人才为资本的咨询企业(机构)的革新能力、创造精神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形成世界市场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
咨询服务业是以提供信息和智力服务为特征的新型产业,是社会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咨询业的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咨询业已成为高度职业化行业。从广义上讲,咨询业包括政策咨询、综合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财务咨询和其他专业咨询业。
咨询业发展回顾
从世界咨询业发展情况看,本世纪60年代是咨询业发展的蓬勃时期。到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咨询业已形成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独立行业。我国的咨询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兴起阶段,调整阶段,上升阶段和稳步发展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客观上为咨询业开拓了发展空间,一些事业性质的咨询服务机构应运而生。
1980年8月,当时国务院领导在中国科协《关于组织专家赴安徽考察的情况报告》的批示中指出:“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很重要,是科技部门走上社会化的一种形式。应不断总结经验。所需经费及报酬应逐步由聘请、委托单位负责,采取合同制办法。这方面也要逐步摸索出经验。”
1982年10月,国务院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要求加大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类技术和经济项目的迅速增加以及国际贸易活动的扩展,有力地促进了咨询服务业的快速兴起,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等、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中国对外贸易咨询公司及其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分支机构和各部委所属行业咨询机构相继成立。
1985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了科技运行机制,一大批民营咨询机构迅速兴起。我国的咨询服务业进入了起步发展。
由于咨询机构增加迅速,咨询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咨询咨询机构名不符实,咨询质量低劣、信誉不高。因此,国家先后两次对咨询服务业进行整顿,1986年颁布了《技术市场管理暂行办法》,1987年全国人大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咨询服务业开始逐步走向法制轨道。
1986年北京的几个全国性咨询公司曾自发地组织举行同业联席会议,互相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并探讨进行协作和建立咨询同业组织的途径。向政府提出明确咨询业的法律地位、建立全国咨询行业组织等建议。
1989年原国家科委安排的“中国科技咨询业的十年发展和现状剖析”软科学课题,较系统地调查、研究了我国咨询业的现状与问题,并召开数次会议研究对策,为制定咨询业发展方案做了一些基础工作。
1991年8月原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咨询工作研讨会。通过总结交流经验,认真分析研究我国咨询业的发展状况,预测发展前景,指出目前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建议。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讲话,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对包括咨询在内的各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市场呼唤咨询业兴起。
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迎来了第二次咨询机构注册高峰,咨询业迅速发展起来。
1995年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对咨询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规定。同时,应国家对管理的要求,各地咨询业运作程序与规范在当地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作了研究和规定。我国咨询业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进程,1995年原国家科委在总结软科学研究和科技咨询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我国科技咨询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对进一步推动科技咨询业发展和再上新台阶,充分推进科技咨询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996年3月完成由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中国咨询行业调研”,该项目由财政部与原国家科委共同委托,由美国DAI咨询公司、盖一德金融与技术咨询公司及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等三家组织研究。本报告将把从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协会、部委的官员以及私营部门的商人召开的研讨会和对他们进行的访问中获得的看法系统化,它为咨询行业新型框架的制定方式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同时它还强调了中国的咨询部门的一些最为迫切、非政策性的重点问题。
1998年5月,国家经贸委无锡一次会议上,中企协起草一份“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管理咨询业的意见(讨论稿)上报国家经贸委待批。
2001年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发展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实现中介机构脱钩改制,确保其独立、客观、公正地执行,规范发展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和数据库服务业”。这一重要段落必将对今后推动咨询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12月,国家计委颁布“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及以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
我国咨询业发展的阶段简析
发展阶段 时期
发生期 1979-1983
孕育期 1984-1993
形成期 1993-2000
成长期(发展期) 2001-2010
成熟期 2010-
主要角色
社会团体(科协、企协、技协)
政府的研究机构
软科学研究机构
民主党派
技术市场
社会团体(科协、企协、技协)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咨询机构
专家咨询组
软科学研究机构
民主党派
国外办事机构及咨询
个体咨询机构介入
各种所有制咨询机构及企业建立
合伙制咨询机构逐步建立
事业单位改革走向咨询市场
软科学研究走进咨询市场
咨询企业在竞争中成长
高智力人员进入这一领域,咨询人才成长
高校经管学院教授进入咨询公司
咨询机构重组,并购已有进展
咨询机构淘汰与成长并存
咨询企业专业水平提高是咨询产业的支撑
各所有制、各类型、各层次咨询机构业务活跃
著名国内咨询机构成长与壮大
进入国际咨询市场
国外著名咨询公司占有市场一定份额
启动诸多原因
党的三中全会
科技进入经济主战场
国务院领导批示
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工程咨询业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成立
中国工程咨询公司成立
中国科协、企协咨询服务系统咨询工作广泛开展
投资咨询、技术咨询、信息咨询需求
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开始有需要
原国家科委三市一省(北京、上海、天津及江苏)试点及联系十二省市启动
国家机构改革、企业改革深入
国际市场对咨询服务业需求与国际工程咨询业接轨(FIDIC)
国外著名咨询机构大举进入
决策体制开始转变,决策层观念有较大变化,有规模的企业需求迫切
市场调查与研究、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信息咨询、专业化咨询市场需求大
各类型咨询协会成立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WTO需要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建立
市场经济需要一批中介机构服务
咨询协会发挥作用
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及注入资金
决策层观念开始有根本性变化,社会对咨询意识加强
有一批有学识与经验的咨询骨干,咨询人才培训体系建立,执业资格逐步建立
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管理咨询发展
市场经济体系完全建立
市场推动
协会作用,咨询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国际咨询市场竞争
有一大批高级咨询专家
政府对咨询有深入需求,思想库的建立
社会的重视,各项基金的支持
行业规范健全
咨询立法时机成熟
摘自邹逸安“我国咨询产业”一文
咨询业发展的情况与现状
近年来全国咨询业的发展情况看,总的趋势是不断壮大并己形成相当规模。咨询机构由1985年的1.2万个增至1989年的3.3万余个,从业人数则从28万增至69.5万余人,注册资金82亿多元。5年间增加了近3倍(表1)。由于我国咨询业在发展过程中,初期阶段带有相当的自发性,面向社会开展咨询业务的机构迅速兴起,既缺乏理论指导,也缺乏健全的制度,对咨询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在认识上很不一致。因而实际活动中产生过一些超越自身业务范围、名不副实乃至非法经商赚钱之类的现象,有损咨询业声誉。经过1985年和1989年国家统一部署的清理整顿工作,注销了一些咨询机构,促进了咨询行业更健康的发展,故1986年全国的咨询机构数略有下降。表1所列数据还说明,经过调整之后,从1987年开始全国和一些重要城市的咨询机构数均有大幅度增长,1988年形成一个峰值,比1986年增长了2倍以上。从1989年开始增长势头减缓。1992件全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咨询机构己由1991年的3.4万家增至4余家。据2000年有关资料报导全国咨询机构约有13万家。
又据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于1997公布的数据,截止1996年底我国咨询机构3462个,其中主营科技咨询业者1949个,占56.3%;从事咨询业人员127546人,其中专职人员81565人,占63.9;年完成项目400597个;年完成咨询项目合同额43.75亿元;年咨询收入21.85亿元;全年完成项目涉及总投资额4393.89亿元年末咨询业资产总额261.3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额84.10亿元;全年上缴税金9.36亿元;年咨询活动盈余3.75亿元;年咨询活动经济效益215亿元。
近年来,全国咨询业发展的数据报导较缺乏;尽管咨询行业发展迅速但宏观统计报导甚少,对此行业研究缺乏有力的分析。现仅将一些由国家科技部进行试点的三市一省材料作了介绍,由于所公布的材料也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和年限规定所以下述这些材料也只供参考。
一、主要咨询业发展状况
(一)科技咨询业
在80年代初期“咨询”一词在当时社会比较陌生,当时科技咨询事业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要应运而生,对科技咨询的范围界定也不十分清楚,对科技咨询理解涵盖比较广泛。80年代初中国科协开拓了咨询服务工作主要围绕四技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及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的论证与咨询,随着咨询业的发展。如政策咨询、工程咨询、投资咨询、管理咨询、财务咨询等各领域的咨询服务得到开展,科技咨询的界定也需要随着咨询服务行业发展其内容也要相应调整、社会各界对科技咨询的理解及其服务内容也将作出新的理解,这将随着咨询服务的发展将会有新的涵义。
现代科技咨询活动在我国兴起之初,中国科协率先开展了科技咨询工作并成为科技咨询活动的主体。1980年中国科协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部,制定了科协科技咨询章程。1981年2月原国家科委批准了中国科协的咨询机构和编制,并下发了《关于在学会、地方科协建立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的通知》,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计划单列市科协及其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相继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982年10月,国务院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领先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要求加大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类技术和经济项目的迅速增加以及国际贸易活动的扩展,有力地促进了咨询服务业的快速兴起。
科技咨询是中国科协工作切入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事业。各级科协及其所属团体的科技咨询机构始建于80年代,初建时期主要以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即“四技”服务为主。“九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级科协及其所属团体的科技咨询工作在传统“四技”活动的基础上,新开创了科技扶企、科技扶贫、“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等活动。
科协科技咨询网络初具规模,截止2000年底,四级科协和三级学会共建立咨询机构2101个,从业人员3.7万人,中国科协、省级和地级科协咨询机构共319个、从业人员1963人,县级科协咨询机构共629个、从业人员2130人。三级学会的咨询机构共1153个、从业人员33213人。科协科技咨询服务由于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的团体特色,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咨询活动。1986年以来,咨询机构年均完成技术咨询合同95523项,年均合同金额达13亿元;年均开展决策咨询6786项,无偿科技咨询80164项。这些咨询活动为国家、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解决以及企事业单位技术、项目开发决策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科协系统咨询服务工作截止到2000年共合开了七次工作会议大大推动了科协系统咨询工作。
(二)工程咨询业
工程咨询业是为经济建设和工程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咨询的智力服务业,是经济运行、尤其是投资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中介,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力量和手段。工程咨询业是整个咨询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工程咨询业走过了一条艰难创业的道路,事业发展迅速,服务范围已经从发展初期的主要从事国家基建项目、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迅速发展为以项目评估为主的综合性咨询服务,目前已延伸到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工程设计、工程招标、项目管理、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咨询服务。
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始于80年代初期。1982年8月国家计委组建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相继成立了由计委归口管理的41家省级工程咨询公司。
我国工程咨询机构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绝大部分是诞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勘察设计单位,通过延伸业务转型而来;其次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需要,依托各级计经委等部门或金融机构而成立的各类综合性工程咨询公司或中心;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其他部门,通过合作、合资、集体所有等各种形式组建。
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一五”时期,我国投资决策体制沿用前苏联的模式,采用“方案研究”、“建设建议书”、“技术经济分析”等类似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五”期间进行了156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基本上都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和按基建程序进行的项目论证过程,与此同时,我国各类工程设计院(所)蓬勃发展起来,承担大量的工程设计任务及项目前期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设计院所均附属于各自的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咨询服务工作都是在政府统一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性产业,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了覆盖各工业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奠定了我国工程咨询业发展的组织和队伍基础,初步形成了主要围绕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
2.六、七十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陷入停顿和混乱,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日益削弱,不少建设项目违背经济规律,不讲经济效益,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出现所谓“四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四当年”(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等做法,一方面造成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陷入停滞,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潜伏了很大的危机。
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违反经济规律、忽视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项目决策失误的错误做法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实行项目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1983年国家计委要求重视投资前期工作,明确规定把项目可行性研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1985年我国政府又决定对项目实行“先评估、后决策”的制度,规定建设项目,特别是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都必须经过有资格的咨询公司的评估,同时,加强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推行工程设计招标、设备采购招标、施工监理、后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从80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行业和各省市,先后成立了各种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咨询公司,其中形成了与我国的工业体系相匹配的,覆盖项目决策及工程管理、实施全过程的比较完整的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及体系。
4.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逐步确立,政府管理经济及社会配置资源的方式发生变化,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进程加快,我国工程咨询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工程咨询市场逐步发育,行业管理趋于规范。1992年底成立了全国性的行业组织“中国工程咨询协会”,1994年国家颁布了《工程咨询业管理暂行办法》。与此同时,国外工程咨询机构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国内工程咨询业也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进入90年代后半期及新世纪的初期,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科研设计单位的全面转制及各类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脱钩改制,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工程咨询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全面迎接国际竞争的时代,工程咨询业优胜劣汰的产业重组过程正在深入展开,席卷整个行业。
目前,国内的工程咨询机构已达到1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80多万,但我国工程咨询业整体水平较低、实力较弱,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大规模投资建设及改革开放的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竞争力较差,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市场发育和行业规范化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从产业的整体规模来看,与国际工程咨询业比较差距悬殊。据统计,国际工程咨询业已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年营业额420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年产值占全世界固定资本形成额的6.4%。据我国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19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215亿元,如果按目前工程咨询业务最高10%的份额计算,也不过132.15亿元,在全球工程咨询市场份额中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与我国的经济总量及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比是很不相称的,我国工程咨询市场需求还处于潜在状态,需要大力培育和引导。
为了坚持行业自律,严格市场准入,努力保障工程咨询服务质量,1996年以来开展工程咨询单位资质认证,于2000年又提出了《建立注册咨询工程师制度的研究方案》,在国家人事部和国有计委的大力支持下,以人发[2001]127号文印发了《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就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就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我国工程咨询行业自律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实力,在清华大学共建,FIDIC—清华大学—中咨协会(FTC)培训中心,这将大大提升我国工程咨询业走向国际化的能力。
工程咨询是我国咨询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二十多年的产业发展基础以及覆盖我国整个工业体系的比较完整的咨询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工程咨询,可以带动我国本土管理咨询、政策咨询、科技咨询以及各种专业服务咨询的发展,是振兴我国本土咨询的有效途径。
(三)管理咨询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和社会的管理与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也应运而生。中国进入WTO,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还必须妥善处理过去计划经济遗留下来企业管理不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环境。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必须加速成长,现在已开始认识到企业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一批企业也开始了对最佳管理实践的追求,参照国际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环境不断变化,将迫使企业进行持续的变革。企业管理咨询需求有了较快的增长。
1980年开始,在国家经委倡导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简称企协)牵头开展了管理咨询试点工作。1981年中国企协先后设设立了咨询部,1984年8月经国家经委批准中国管理咨询公司成立,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转入有偿服务阶段,咨询公司改为集咨询、培训、信息、研究四位于一体的中国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1985年3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企业管理咨询研究会成立,主要负责组织学术界与企业界有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管理咨询人员探讨源于实践、高校的管理咨询理论研究。1987年国家开展对企业管理咨询认定的工作,加强了对管理咨询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逐步在国内26个省市、17个行业中建立起系统共150余家管理咨询机构,建立起中国企协系统咨询顾问与专业培训、理论与方法研究、咨询顾问资格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系统共拥有高、中、初级管理咨询顾问近10000人。
多年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系统管理咨询机构紧紧在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在企业整顿、企业升级、转机建制,扭亏增盈、集团组建、企业兼并以及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为9000家企业提供了各种咨询服务。到2001年止,中企协先后组织召开了16次企业管理咨询工作会议。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咨询需求发展迅速,中国管理咨询业进入了稳健增长时期,发展的历程为:
从1981年至1992年,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当时我们国家计划体制的烙印还很深,咨询任务往往是政府行为,企业自身对管理咨询的需求不大,企业决策层的观念也没有根本改变,对咨询的认识比较朦胧。因此,这个阶段的管理咨询发展比较缓慢,缺乏行业规范,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但是,管理咨询毕竟是一棵种子,开始萌芽了。
九二年后管理咨询业有逐步上升趋势
1992年,小平同志讲话后,93~97年,一批有专业技术的高智力人员进入这个行业。但这批人还不是MBA,也不是企业家。这时,外国咨询公司也开始介入。我国咨询界人士这时是在学习中摸索,培养,锻炼着一种推动中国企业变革的能力。可以说,这时的咨询公司走进了创业期。
从1997~2001年,国内一些在部委工作的优秀人才觉察市场对咨询的需求,同时国内的MBA、海外回来的MBA及一些懂市场对智力服务需求认识的企业人士转入这个行业,成立了全新结构的公司,合伙人制。他们真正懂业务,以经营理念、人才结构、经营机制、服务内容上都比较前瞻,加之国外咨询公司大举进入及规范做法的进入,影响到国内这个行业,这就使我国咨询业走出了一批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成长的公司,他们的作用在于带动了国内发达地区繁荣的管理咨询市场的兴起,引发了客户的关注。
从2001年-2002年,管理咨询业发展速度很快,IT业、管理软件行业大举进入,会计事务所延伸到管理咨询服务,国外著名管理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中国,高校与管理咨询结合有显著进展,著名企业的总经理和在外企的高智力人员进入此行业,行业开始有了初步竞争,客户逐渐成熟,并驱动管理咨询公司业务的提升,客户对咨询公司在招标竞争中亦有更好的选择。
当前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特点
1.管理咨询业在21世纪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入世和改革深入,更为它带来了更大的需求。
3.各界蜂拥而至的进入管理咨询业,展现出这一知识产业上势不可挡的发展能量,也暴露出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咨询人员的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严重良莠不齐,更缺乏必要的操作与检验规范,有些咨询公司尚未意识到把精力转化到项目基础建设上来。
4.旺盛活力与紊乱秩序并存状态,众多的咨询公司不会从一开始都是非常正规的,关键是有无善于使其规范化的招数。
5.目前一些优秀成长性公司,业务水平与能力基本相当,问题是谁能悟出咨询公司内在的运作规律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真正认识。
6.咨询公司不能单纯用“营业额”作为衡量咨询公司实力的标尺。
我国管理咨询业竞争战略
·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功能,为我国管理咨询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更需要政府进—步的关心、重视、监管和扶持。
·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内部交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促进行业自律,建立管理咨询师注册制度。
·加速优秀咨询人才的培养,营造培养成长的环境,建立培训中心;
·立足本土文化,吸收现代管理思想,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 管理理论体系;
·积极培育管理咨询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形成咨询企业生态系统,实现管理咨询公司与各战略伙伴的共生共荣;
·加快提高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不同层次公司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制定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
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现在该做什么
第一,面对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要有危机感。显然现在的市场空间很大,但不等于你有市场,你能拿到市场。因此要很好地研究我们的经营战略,要注意市场细分,要根据人才结构、人力水平与市场的平衡确定你的市场。你什么都能干,你什么都干,结果必然是你什么都干不好。即使你能干,应该是干得最好,应该认识到管理咨询服务所提出的建议和方案,仅仅是为客户提供了咨询服务的平台,而实施成功应该成为管理咨询公司与客户合作成功的标志,这是当今咨询服务根本理念的转变,需要这方面经营理念的调整。
第二,要调整我们的经营理念。要有从计划经济——过渡时期——市场经济的真正观念转型,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确立建立起对客户认真负责的企业观。保持这种互利关系将会带来可观的价值,有的咨询公司提出“您的选择,就是我的责任。”“诚信合作每一班,创新收获每—天。”“您走多远,在于您与谁同行”这些说得多好啊!还有埃森哲的理念是:“把握创新脉动、引领精彩未来。”“让理性与智慧,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决策之中”, 咨询公司当然也要选择客户,咨询公司不仅要给企业带来价值,也要给自身带来价值。
第三,要营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国内、国际市场生存,—定要营造你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不可替代的,在某一方面,别人就是要找你。这里,除了要不断研究新的增长、新的市场需求伴随自身的业务创新,努力将业务创新的焦点定位的管理咨询业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咨询公司。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就是要保留优秀人才,尤其是优秀的项目经理人才,一定要有活跃的人才机制,使人才有流动、有保留、有选择。同时,公司还必须是一个很好的团队,这个团队要有很好的内部管理,而这个落脚点、关键是有好的客户管理和内部员工的合作气氛。咨询公司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比一般企业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如果我们的客户目标是离散的、随机的,客户群不清晰,就不能打造出我们团队客户目标的服务模式和方式。也就谈不上团队建设和核心竞争力了。
第四,如果不是持续地提高其员工的咨询能力,公司便不可能总是站在咨询方案创新的前沿,也不可能成为市场需要并保持不断发展的公司,要了解管理理论先进并不等于咨询方案优秀,而优秀咨询方案只有在客户运作过程中才得以体现,并可以切切实实地领会咨询方案的内容。咨询公司对员工有异乎寻常的高标准要求,应该把对组织化学习的强烈追求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工具,不但藉以强调其在智力资源的市场领先者地位,而且在公司内部激发整体活力。
第五,管理公司要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方法库,这个很重要。我们这方面的信息资源是孤岛,国外公司通过利用各种现代通讯工具和建立关系网来支持全球各企业和相关机构的横向交流,联结和传播员工的个人知识,并将个人专长融入分享信息的集体实践中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现在国内咨询公司都是卖智力,也卖苦力,但也只能这样。大量的咨询数据,咨询专家都得自己弄,稿定额、市场一般性调查、搞岗位具体设计等等,我们没有模板,只有文本,而文本也不是我们自己经验的积累。企业基础数据都得从头做起,70%左右的时间花在项目计划以外的基础工作,这需要有个过程,但应改善这个过程,智力不值钱、苦力不值钱、工作量大,时间长,成本就下不去。
第六,咨询公司之间要有能力互补与组合、结盟、合作,在分工与协作中求生存与发展,这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包括大的顾问公司,也应该能与小专业公司合作。要注意上家、下家的合作;要注意横向的合作,如与IT公司、市场调研与研究的公司,或资本运作的公司合作。国内有些咨询公司一听到这个就不舒服,其实,这对自身的发展可能会带来障碍。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合并、重组、并购及战略合作动向值得我们重视。
第七,我国咨询公司要营造自己的品牌,但目前还做不到,有品牌才能有名牌,品牌的信誉价值构成品牌价值的主要内容,名牌是品牌驰名者也是咨询公司的最大资源,客户心目中有一定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并建立了较牢固的依赖度和忠诚度,因而具有较大的市场覆盖面。麦台锡、埃森哲、科尔尼、波士顿、摩立特、伟世、罗兰·贝格,是上个世纪就经营了几十年的品牌,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咨询司才不过6—7年,的确还很幼稚。公司要上档次,就有—个规范化的问题。我们创业时期有的咨询公司,营业额达到一定高度时,200万,300万,由于办公司的理念及价值观不一致,就往往出现分歧,再重组,结果公司就总是提升不上去。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要求的层次,管理规范问题就很突出了,一定要突破这个环节,完善核心管理层。要造就国内咨询公司的名牌是当务之急,要在未来变化无常的市场需求稳操胜券,就必须让名牌支持和引导公司事业的发展。
二、试点省市咨询业情况
(一)北京市咨询业发展情况
北京市科技咨询业协会2001年年会上公布的数据
据市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和协会的社会调查分析,目前我市各类咨询机构近7千家,形成了国有、股份制、民营和外企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咨旬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年营业总收入80多亿元,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市场范围也扩展到了我国东、西、南、北众多省区。
一批骨干咨询机构(公司)已经涌现。仅据对协会信誉机构的调查,去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公司有69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19家,机械工业信息研究超过了2亿元。在69家中自1994年科技咨询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创建的机构就有30家。现协会共有正式会员近280家。协会己拥有913名注册咨询师。第三批注册咨询师有以下几个特点:女咨询师有116名,占31.8%,比前两批有所增加:从年龄来看,35岁以下的占31.8%,36—40岁的占22.74%,4l一50岁的占22.74%,体现了中青年为主的特点;从咨询类别上看,企业管理咨询占43.84%,工程咨询占19.45%,信息咨询占12.33%,决策咨询和技术咨询各占9.04%,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比例有所增加,协会前后三批注册咨询师的认证,标志了首都咨询骨干队伍的壮大和咨询行业组织化水平的提高”
协会已开展了三批咨询信誉机构的认证工作,至今,共评选出了信誉企业(机构)90家。
(二)上海市咨询业发展情况
咨询业在上海兴起较早,发展也较快,从1986年4月27日《上海市科技咨询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推进上海咨询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至今己历时二十多个年头,其间经过初创、崛起、调整、发展四个阶段,下面列表介绍上海咨询业情况。
咨询机构 其中主营机构 兼营机构 从业人员数(人) 其中专业人员数(人) 专业人员占从业人员(%) 咨询年收入(亿) 其中主营机构年总收入(亿) 其中兼营机构年总收入(亿)
7380 1490 5890 146658 99727 68 33.7 19.46 14.27
7564 1319 6245 149571 99981 66.8 51.36 30.55 20.81
8426 1641 6785 164320 102536 62.4 67.38 42.34 25.04
7700 1936 5764 139682 72592 52 88.6 55.37 33.23
(三)天津市咨询业发展情况
咨询机构、规模呈发展趋势
97年天津己拥有咨询机构2341家,比试点前92年的1059家增长121%:平均年增长率为24.2%。2001年拥有各类咨询机构已达2600家。从目前看国有咨询机构2001年为65%,外资占5%,民营机构占30%。
——咨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97年全市咨询服务业的达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38000人,比试点前92年分别增长69%和73.8%。96年协会为229家咨询机构建立了数据库,为1200人建立了咨询专家数据库。
——发展速度加快
天津咨询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既是最年轻的行业,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96年天津市咨询服务业总产出为6.7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总产出份额的0.7%, 比试点的92年总产出3.6亿元增长了86%;2001年咨询业当年产值为8.6亿元,但天津目前多数咨询机构规模过少,年营业额不足100万元。
(四)江苏省咨询业发展情况
江苏省咨询业发展趋势良好,使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咨询队伍不断壮大,市场开拓初见成效,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据全省近千家咨询企业、咨询研究机构的统计,2000年末咨询从业人员总数37725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由1995年的30.4%增至2000年的54.14%;2000年度统计单位的经营总收入为37.14亿元,其中咨询经营收入(按该省统一口径计算)由1995年的5.91亿元增至2000年的16.18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年完成咨询项目由1995年的8.51万项增至2000年的15.8万项。统计结果还表明,该省咨询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咨询企业所占比重由l 995年的7.7%,上升至2000年末的31.44%:咨询业产出的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据1998、1999、2000连续三年对咨询企业完成的具有真接经济效益的66336个咨询项目的统计,为委托方节省投资、降低成本或资产增值总额为514.28亿元,而委托方支付的咨询费用仅为16.31亿元,咨询投入回报率平均为1:31,5。
经1996、1998和2001年度三次评审,共评了A级以上江苏省信誉咨询企业(机构)255家,其中AAA级137家;AA级76家;A级42家。
2001年10月江苏省科技厅与人事厅联合公布《江苏省企业管理顾问职业资格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这一文件大力地推进江苏省咨询业的发展。
咨询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咨询业正确认识,尚未确立咨询业应有的社会地位,社会咨询意识与市场经济发展尚有差距,缺乏咨询价值意识、先行意识、有偿意识、产业意识等。
某些决策部门或企业领导找外脑解决问题意识淡薄,对咨询业的需求不迫切,尚未从依靠政府和主管部门中彻底摆脱出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及制度化尚缺乏完整的立法程序保证,“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三拍现象仍不时存在。
咨询企业还缺乏“导入意识”,缺少自我宣传、自我形象推销和塑造自我优势的意识。
(2)咨询业发展不规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咨询业存在着盲目发展的趋向,主要表现为业务方向不明、市场定位不明确,找不到咨询主体业务,机构数量膨胀、良莠不齐、单个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手段落后、咨询项目付诸实施能力差,处理大型项目的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短期行为较为普遍,咨询人员与客户的信任关系尚未建立起应有的信誉。转制后的一些咨询机构,尚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走向规范要经过从咨询机构从决策部门的附属,转向咨询机构与决策部门的分离。要形成独立咨询产业(产业规模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尚需确定国家法规。
(3)咨询公司(机构)较多,依据现有资料,统计数据与现实调查不符,有水平、实力及服务能力强、信誉好的为数不多。为寻求生存与发展,咨询公司(机构)业务内容及范围不够稳定,还摆脱不了以副(从事其它经营业)养主(咨询)的局面。
(4)有相当一部份咨询企业还不能独立解决咨询项目中的问题,企业还不习惯通过咨询来解决问题,走上咨询岗位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不熟悉咨询业务。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与咨询成果的“消费”协调与结合都尚不成熟,需要在咨询市场环境中磨炼与逐步建立相互信任。
(5)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咨询企业或机构为数尚不多,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咨询服务业不规范,缺乏质量体系保证,开拓咨询市场困难在于高级咨询人才特别是高级分析人才及高水平咨询管理人才缺乏。
(6)我国咨询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问题和原因尚缺乏深入调研与研究。对咨询业服务内容理解太局限。“咨询市场”这一块的大小和具体业务内容离不开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气候,而当前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与咨询行业的水准与能力存在着互相制约,而有互不适应的矛盾,有少数人认为咨询业是无本万利,不需要投入。不甚了解单凭浅层的经验与知识已无力适应市场经济的纷繁的发展。咨询市场的潜力还未完全开发,咨询机构的专业化程度、知识结构及技术手段比较幼稚,不适应市场发展对咨询业的要求。
(7)信息资源丰富与“枯竭”并存。信息资源70%左右集中的政府各部门及其所属实体,真正能流通起来被利用的不足10%。大量有价值信息被闲置,信息资源共享尚属起步。咨询投入信息获取成本高,也不能被咨询企业(机构)充分利用,咨询所需专业信息来源渠道也不畅通。
(8)海外咨询业务与我国经济开放要求与开拓国际市场不相适应,承揽国际咨询项目的能力(外语水平与适应国际惯例与法规)与经验不足。
(9)缺乏扶植咨询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及税收优惠。
(10)我国目前对咨询业的规范管理,主要是由一些相关的法律和一些散在的、局部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进行的,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整个咨询业的法规;相当一部分是制定一些的优惠政策及临时性的一些规定,没有一部通过咨询立法强化咨询业的地位与服务质量的咨询法。我国咨询业发展应加强宏观指导与管理,行业协会建设应尽快适应咨询业发展需要。
推进我国咨询业产业化建议
咨询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和较为艰难的过程,我们必须作出巨大努力。为此,政府、咨询业、社会等方面都应积极采用相应措施,推进咨询业的产业化发展。
1.大力培育市场
咨询业发展是应市场的需求而存在的,咨询市场是咨询服务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首先,要努力刺激扩大咨询市场需求。政府是咨询业的主要用户之一。政府要切切实实地把那些社会性、群众性、服务性的工作转给相关的咨询机构去做,政府的决策咨询要逐步社会化、产业化,要充分利用“外脑”,政府机关要转变观念,要内外脑相结合。一些重大问题需有二份以上决策咨询报告。
从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入手,倡导市场运作,引入竞争――公开咨询项目招标制聘请咨询公司,并在实践基础上,尽快制定有关的扶植政策和措施。
咨询业本身要面向市场。主要从事咨询业的机构要向企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增强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要注意规范咨询市场,促成咨询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尽快研究和制订咨询市场运行规则,加强咨询企业自律性机制。尽快制订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咨询市场交易行为,强化竞争机制,以形成灵活有序、公平竞争、发展的咨询市场。实行政策倾斜与税收优惠,研究推进海外咨询的扶值措施,建立咨询业发展基金。
2.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咨询业应尽快建立行业协会,以改变目前该行业中的一些条块分割与业务活动参不齐的情况。这个协会的主要功能应包括:
(1)代替政府起到行业管理职能,如协调和制定会员资格、行业准则、道德行为、服务规范等。目前行业监管及法制、规范建设严重滞后。
(2)加强行业的联合与协作,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即对各咨询行业、单位和人员(包括兼职)进行组织和协调,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网络。
(3)传递情报信息,交流业务经验,沟通与政府及其他方面的联系。
(4)组织和进行咨询人员培养与考评,促进咨询业务水平的提高。
(5)大力宣传咨询业绩,扩大咨询影响,提高咨询业和咨询人员的社会地位,拓展国内外咨询市场。
3.建立完善有力的支撑体系
信息是咨询工作的最重要支撑条件之一。目前,信息缺乏和收集困难是咨询工作颇感为难的大问题。我国建立的数据库不少,其中自然科学的居多,而经济,商业的数据率与国外相比无论规模还是数量都远远不足。当前,信息系统,特别是数据库的尽快建成,也是咨询业现代化的必备条件。
咨询技术和有关设备还应实现现代化。如不仅要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和数据库系统,还要有快速高效的通讯设备(网络),以及现代化的试验设备和研究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