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空总是雾蒙蒙的一片,即使晴朗的天空也很难看清远处的风景,神岳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郝强在办公室眼望窗外,陷入了深思。就在几天前,作为集团IT部门主管的郝强经过再三思考之后,为自己的一个大胆决策与集团老总进行了一次长谈,最终老总同意了他清洗公司IT团队的要求,但同时也丢下一句“后果自负”。
神岳集团是一家标准的国有企业,因其在行业里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人为了得到神岳集团的一个人员编制而费尽周折。就在前几年IT还不被重视的时候,许多因为各种关系进入公司,却没有适合职位的员工,都被安排在了IT部门,大部分都没有技术能力。表面上神岳集团的IT部门已经是一个几十人的强大队伍,而对于郝强来说,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几乎为零,自己只能孤军作战。他也曾尝试从新人当中培养起来几个,但是让毫无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人学习先进的IT技术,难度可想而知,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在神岳集团信息化建设招标过程中,郝强考虑到IT部门缺乏技术能力,于是将售后服务作为重要的中标因素。由于企业领导层对IT技术的一知半解,郝强以售后服务为导向的建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终的选择了普乐公司的解决方案。
普乐公司按照约定,派遣自己的技术顾问和工程师经过几个月的忙碌顺利完成了神岳集团IT架构的部署和实施,在项目验收之后,普乐公司还留下了一名技术工程师常驻神岳,保证神岳未来六个月的IT系统正常运行。普乐的服务得到了郝强的认可,因为刚上线的系统不能确保稳定性,一旦出现问题,自己的IT团队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就算是打电话让普乐提供支持,也会耽误许多时间影响业务,如今有了常驻的技术人员,自己总算可以安心了。但让郝强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这竟然是一场恶梦的开始。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郝强渐渐发现普乐公司的软件产品并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稳定,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故障。他开始后悔当初太在意售后服务,而没能过多的去了解产品,还好这些故障都被普乐的工程师一一解决掉了,并没有造成太多损失。在平时不忙的时候,普乐的工程师便会与他沟通一些新的产品和技术,郝强也因此了解到不少信息。为了提升IT团队的实战能力,郝强还要求普乐的工程师进行了几次团队培训,其结果是促进了大家之间的融洽关系,而员工在技术上并没能够有所突破。
转眼半年过去了,普乐的工程师向郝强汇报,自己将离开神岳集团去做公司另一个项目的支持工作。得到消息的郝强立即拨通了普乐公司销售总监的电话:“神岳集团正在计划上一个新的系统,普乐驻留在神岳的工程师参与了IT架构的部署,并且长达半年的维护工作,对神岳的IT系统非常了解,希望让他继续留在神岳,制定新系统的部署计划。”就这样普乐的工程师如同神岳的一名全职员工一样留了下来,一方面维护原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开始与郝强研究新系统需求。
神岳集团要上另一个新系统的计划的确存在,但目前并没提上日程,郝强为了留住普乐工程师做原有系统的维护工作,才透露了这一项目计划,至于新系统的研究工作,郝强只能无限期的向后拖。
半年之后,神岳集团新的IT项目启动,虽然是走了公开招标的流程,但最终还是把项目给了普乐公司,显然还是郝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普乐的工程师最了解神岳集团情况,原有系统也是普乐的产品,普乐有针对性做了方案,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最重要的还是担心其它公司能否很好的维护原有的普乐系统。
项目完成后,普乐的软件依然时不时的出点小故障,普乐的工程师依然像神岳的员工一样做着他该做的事情。然而郝强的内心却开始纠结,他感觉自己像是钻进了普乐公司的圈套,良好的售后服务,就是自己被普乐瞄准的软肋。经过认真的分析,郝强认为自己有两个选择,一是保持与普乐的合作,将以后的项目也都交给普乐,这样普乐的工程师就可以一直留下来做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以普乐的技术实力,保证神岳业务的正常运行还不成问题;二是将自己带领的IT部门员工都换成有技术实力的员工,认真评估各家公司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寻找价格与产品的最优方案。显然这是他想要的结果,但是换掉IT部门的大部分员工,将牵扯到各种各样的关系,甚至有可能职位不保。
郝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复权衡,想到普乐不是最合适的产品,也不是最低的价格,神岳集团长期采用普乐的产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想到自己也不希望一直带着一个没有实战能力的团队就这样混日子。他毅然敲响了神岳集团总裁办公室的大门,进行了一次长谈。最后,神岳集团总裁理解的点了点头,表示支持郝强的做法,但同时也表示不会为他的做法承担后果。
几天过去了,郝强开始了自己的团队清洗计划,他站在办公室里向窗外望去,却看不清远方,不知道远方被浓雾笼罩的地方究竟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