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R(企业流程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的MichaelHammer和JameChampy提出的。从其诞生之初,关于它的争议就从未间断过,而实施后的高失败率,更是让很多企业在其面前踌躇不前。实施BPR的初衷是:为企业营造一个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良性空间,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然而最初理念的极端化与实际实施状况的冲突,导致了BPR在应用上产生很多误区。
哈默博士1990年发表的论文《业务流程再造———不要自动化,而要推倒重来》,在后来经过专家实践证明,只是一种管理思想,而非可行的方法;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推倒重来”的说法太过激进,在实际运用当中过于简单,太片面了。相当一部分咨询机构和管理顾问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把BPR当作了向顾客推行解决方案的“利器”,是企业重整业务、提升战略地位的制胜法宝,更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必经之路。在其长期的推崇之下,令相关企业人士对BPR的认知产生误区,这个导向也致使企业对BPR期望过大。
有人曾经统计过,70%的企业在实施BPR项目5年后宣布项目失败或者成败参半。“企业流程重组本质上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要改变现存的东西,包括习惯、地位、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利益分配。革命使很多东西变得不确定,而不确定会使人们变得焦虑和痛苦。”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王育民如是说。流程重组如果成功,可为企业带来相当高的竞争优势。如AT&T,该公司通过重组客户订单处理流程,在缩减了35%人员的同时,将交货时间从“月”单位减少到“天”单位。
但是,一旦流程重组失败,那么大量投入就会打了水漂。
怎样才能掌握实施BPR的契机呢?相关专家认为,如果不掌握流程管理的内涵,就无法探讨BPR;如果企业缺少流程管理基础,贸然实施BPR,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混乱。有的企业结合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实施BPR,而直接实施了ERP,因为他们认为ERP只是管理软件,并不需要企业流程重组,事实证明,这又是一个认知的误区。到底应该如何理解ERP和BPR的关系呢?其实,ERP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这就需要在实施ERP前将企业流程重组,使之符合需求,尤其是国内的绝大部分企业的流程并没有完全自动化。
光明乳业信息总监赵春雨在实施ERP的过程中深有感触:由于ERP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企业业务的现状,新的运作工具的使用,对生产力有很大的促进,原有的业务流程必然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也就是需要进行BPR。他认为,必要的步骤是不能省略的,试图跨越将会产生巨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