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指明了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为我们完成国民经济“第三步战略部署”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历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江总书记强调:“电子信息技术是倍增器”,并在今年十月视察广东南海市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再一次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朱总理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号召全党”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党和国家领导人纵观全局,高瞻远瞩,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生产力发展绘制了一幅壮丽蓝图。
一.
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生产力革命。这些革命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主导因素。而表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劳动者发明和使用的工具。每一代新的劳动生产工具的发明主要依靠于人们对社会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是最典型的三次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革命制造了人力工具,解决了社会生活资料问题;工业革命人们学会了利用能量资源,发明了各种动力机器,解决了社会生产资料问题;工业化社会后进入了社会发展学家所称谓的后工业社会。从现在看来,后工业社会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信息社会。在进入后工业社会后,人们进一步发现了可开发利用的一种社会资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可以加工成知识及智力资源,实现工业化社会生产力水平突破性提升,推动更大范围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信息资源与物资资源、能量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创造了新一代的劳动生产工具,既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信息系统。这就是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的雏形。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力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是当今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根据美国政府的报告说:到2007年,美国将基本实现国家信息化,美国的社会生产力将提高20-40%(与1996同比);我国“九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将占国家GNP比重
按照中央的部署,国家信息化建设将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三个层次展开,做到整体规划,有效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分析研究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以煤炭行业如何实现信息化?
一、“九五”期间,煤炭行业信息化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信息化服务于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总体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
煤炭行业群体信息化意识有了新的提高,信息化已融入行业体战略发展战略
“九五”期间,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行业群体信息化意识还是有了新的提高。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把信息化同总体发展战略,同可持续发展,同生产重组、管理重组、营销重组、组织重组结合起来;同企业深层次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同提升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结合起来。总之,将信息化全面融入行业总体战略发展战略的意识已见倪端,将信息化作为行业核心建设任务之一已基本形成了共识。
(2)
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煤炭综合生产力,为实现煤矿高产高效、确保安全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控制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综合集成是“九五”期间煤炭工业信息化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如神华神东公司、北京矿务局、淮南矿区、淮北矿区、永夏矿区、兖州南屯煤矿、宁夏灵武局灵新煤矿、徐州夹河煤矿等把安全监测、皮带集控、工业电视、选煤厂集中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用网络综合集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安全管理水平,达到较高的应用深度。井下监测及自动控技术,能够可靠掌握煤矿生产环境,充分发挥现代煤矿生产装备的效能,为煤炭企业高产高效、减人提效、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3)
煤炭通信专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网络规模并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电信运营管理模式从1995年开始,煤炭专网在各矿务局(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各通信部门员工的努力拼搏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用5年的时间,专网交换容量就从38.2万线,发展到160万线,并拥有10万线的生产调度交换机,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已经占总容量的90%以上。这使煤炭通信专网具有相当的规模、是全国主要的专用通信网之一。
网络布局上: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几乎涵盖了所有采煤省(区、市)。53%的矿区与公网实现了全自动联网。各矿区网具有向周边地区延续的能力,为建立覆盖全国的“专网公用型”营运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容量上:现拥有160万线交换机容量和遍布矿区的用户线路以及1100万的矿区人口,矿区同时还拥有庞大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这些都是电信营运网最大的市场资本。
资产结构上:据对31个矿务局的不完全统计,固定资产总值为12.64亿元(不含机房、杆路等)。在网络结构、交换机的选型上均按照国家电信体制标准进行,绝大多数为为企业优良资产。
运营体制上:绝大多数矿务局通信部门开始实行内部自主经营管理,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电信运营管理模式。
人才资源上:已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干部队伍,并建立了一支技术较为过硬的职工队伍。
(4)计算机网络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基础“八五”期间煤炭行业基本没有实用性信息网络和Internet应用。为适应当今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煤炭工业电子信息“九五”规划”的精神,“煤炭信息公路”建设取得较大成绩,计算机网络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一批政府、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我们开设了政府和协会Internet网站,制定煤炭工业统一IP地址分配和域名的命名规则。原国家煤炭工业局机关内部网已初具规模并开通了基于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基本应用;国家局政府网站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信息查询等Internet应用服务。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所属国家信息中心光纤联接为宽带网,实现与国家各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国家经贸委联网,实现了专业部委(局、协会)和国家经贸委之间办公动态、政策法规、部分统计数据和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的信息交换。
煤炭信息公路建设的三个试点省山东、四川、山西的试点工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根据初步统计、山东、山西、四川、吉林、河北、河南、宁夏、内蒙等省局机关,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
在国有重点煤矿企业进行了矿区通信线路的改建,铺设光纤的基础上,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有了较大的发展。40多个矿务局(集团公司)(约占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总数的47%),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矿区计算机网络,涌现出一些网络和电子信息应用比较好矿级单位。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地方和乡镇矿也涌现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比较好的单位,如河南商丘市的永城矿务局,河南登封市的乡镇矿磴槽煤矿等。不少单位非常重视外部经济信息,建立了企业自己的互联网站,从本省、外省的信息网及因特网引进适合企业的多种信息资源,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并通过因特网站发布信息,介绍企业及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把企业的触角伸向世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5)
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从单项应用走向系统集成,已成为煤炭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九五”末,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计算机约有54,000多台,普遍在财务、销售、计划、统计、劳资、物资、固定资产等重要管理环节使用计算机手段。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安置使用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400多套、洗选煤厂集中控制系统近100套、运输机集控系统300多套、电网检测系统80余套、还有一批矿井安置了核子称、轨道衡、度量衡、煤位,水位监测系统、井下运输信号集中闭锁系统、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工业电视系统、提升绞车后备保护系统。不少高产、高效工作面选用了国内外厂家生产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用于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处理支拄压力传感、运输机位址传感及采煤机、刨煤机电牵引等。这些电子信息装置和系统在实现采矿自动化,实现高产高效,确保安全生产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九五”期间,系统集成、综合应用成为信息工作的新趋势。如山东新汶矿业公司华丰煤矿管理信息系统是在总体设计指导下,统一软件平台,统一代码设计,统一界面网络下进行系统开发,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集中开发了十多个主要子系统,大大减少了数据接口和数据冗余,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真正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作用,基本建成煤矿综合信息系统,为企业深化改革,实现组织结构调整提供技术保障。
“九五”以来,由于企业管理体系改革的需要,很多单位开发了资金结算系统、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住房基金管理系统等新应用领域。例如阳泉局的医疗统筹基金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局七万职工建立了医疗帐户,实现了八个局属医院联网,该系统运行后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新应用领域促进了改革,也促进了信息化工作。
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新汶的地销煤系统,一个矿每年从中就得直接经济效益达600余万元,推广后全年全局可增效益8000万元,该系统已在山东省推广,显示出电子信息系统做为新的生产力的强劲势头;双鸭山的煤炭销售系统,年增收节支各种费用达110万元;铁法局信息中心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直接创造效益,95—97年期间在局内创收750万元,社会创收150万元;阳泉局的医疗统筹基金系统应用后降低医药费用8.7%,节支515万元。以上事实充分显示,信息产业已成为煤炭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九五”期间,我们在电子商务,网上电子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试探。由煤炭工业通讯信息中心与西安煤炭航测遥感局联合创办的“中国煤炭煤炭企业在线”正在进行煤炭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探索。华能新科信息技术责任有限公司等一批煤炭信息企业也在网上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6)一批服务于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等领域的网络系统已取得可喜的应用效果以中国矿大为代表的校园网,以张家口煤机厂、西北煤机一厂、峰峰金属支架厂为代表的机厂网络和CIMS应用,以煤科总院、常州所为代表的院所网络,以及设计院已经全部应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体现了煤炭行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已经达到新的深度和广度。
(六)政府上网工程成绩显著根据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国家科委三部委的倡议,煤炭工业各级政府主营部门积极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努力实现“政策宣传,公众服务,信息引导”为宗旨的网上政府服务。原国家煤炭工业局政府网站设有四十个项目,近一万也静态页面,累计点击数超过20万次。山东、陕西、河南等省煤炭工业局的网站,除提供大量的煤炭信息外,有的还向职工家庭提供接入服务,有利于社会信息化发展。
“九五”以来,煤炭工业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已向政务信息化的高度拓展,为“三网一库”(政务信息网、政务资源网、公众服务网以及政务共享信息库)的建设进行了前期准备。国家局机关,四川省局,山东省局基本做到一人一机,基本做到了人人会用电子邮件,文字资料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国家局机关业务部门在调度信息化、统计、运销、财务电算化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调度信息化总体规划纲要”已在企业调度信息化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统计和经济运行指标体系的变化、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的需不断升级以适应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煤炭工业经济运行中心作了大量业务开发工作和人员培训工作。
二、煤炭工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低、生产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及组织重组任务繁重整体上,我国煤矿依然用人多、效率低。2000年,全国煤矿非机械化采煤占60%以上,大中型矿井生产设备老化,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煤矿平均生产规模仅3万吨。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过低:产量位居前4家的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9%。由于技术装备落后,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很差,煤矿安全事故居高不下,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管理手段、环节配套等原因,现有技术装备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近年来,世界煤炭工业继续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一是通过重组兼并或联合,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趋势明显,市场竞争力极强。在国外主要产煤国家中,前三、四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率总和都在40%以上。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煤炭公司,通过合并或股份购买等方式,实现了跨国经营。主要石油跨国公司拥有煤矿股份,发展煤、路、港、航、电、化工等综合经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二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集中高效生产。德国矿井平均生产规模达到280万吨,波兰200万吨,英国180万吨。高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煤炭工业的面貌,发达国家在实现煤炭生产工艺综合机械化的基础上,向遥控和自动化发展,煤炭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转化。我国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在信息化、自动化生产工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信息网络规模和管理模式、信息人才和等方面差距很大。信息化、自动化生产工艺表征生产力水平;企业信息网络规模和管理模式、信息人才表征管理水平,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决定市场竞争力。缩小与国外同类企业的差距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力。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又是世界上产煤最多的国家,煤炭工业的技术装备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很不相衬的,我国煤炭结构工业优化升级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2)
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国际标准的,因此改造和提升煤炭工业也应该参照国际水平国家经贸委在《煤炭工业“十五”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十五”技术和组织发展目标:到2005年,煤矿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可靠性明显增强。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中型煤矿达到6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开始起步。大中型煤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煤炭产量位居前8家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形成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
可以说,这些目标是煤炭工业在新世纪走向全球经济体系的第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就要有国际水平,如果不能加快实施煤炭工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不能加快与世界同步的进程,我国煤炭工业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威胁。
(2)
煤炭行业信息化在国内工业行业中居中下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任务艰巨、难度极大就信息化的规模、深度、广度来看,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九五”后两年,由于行业经济低位运行使煤炭信息化工作受到了影响,呈现规模缩小或停滞不前的趋势;不少单位和领导信息意识严重落后,没有把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涵盖全局的战略举措的高度来认识,没有吧推动信息化同企业深化改革,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企业优化升级有机的联系起来。缺乏总体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组织机构建设不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优秀人才流失严重,研发人员奇缺,从根本上制约着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缺乏紧迫感,也是当前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一大障碍。
煤炭行业的信息化的发展极不平衡,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矿区通信专网等工程建设普遍比较重视,发展较快,而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对而言发展较慢;二是各企业之间差距很大,相当多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很少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能从中受益。
平朔、神华等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高,达到我国先进水平,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在地面调度室可以操纵井下各种机器设备,实时监测监控井下生产环境和设备运转情况。矿区建立了主干千兆位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光缆分支到矿,连接下属20多个单位,采用数值数据网与集团总公司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网,建立供电模拟监测系统、煤炭销售、财务、机电资产管理等14个企业管理子系统和一个领导查询系统,有利的支撑公司的业务高速运行。
虽然兖州、大同、开滦、潞安、晋城、阳泉、铁法、大屯、新汶、枣庄、达竹等企业基本建立了较全面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取得很大实效,但基于网络的新的管理模式还未开始建立,还未将其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层次改革中来。对于多数刚刚脱困的煤炭企业而言,信息化应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统计、财务管理等几个业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还基本上停留在数据处理阶段,,有些实现上网的企业仍只是建一个网站,仅用于信息发布及延伸自己的业务。甚至少数企业计算机应用仅处于统计和文件打字单机应用的阶段。
三、企业信息化是煤炭行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工业化的主体是企业,信息化的主体同样也是企业。所以企业信息化是行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根据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一份报告显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三种途径: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这三者对GDP的贡献比是8:12:13,与前两者相比,第三种途径投入小,见效快,可以迅速缩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企业管理之间的差距。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基本相似。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有效手段,是煤炭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参与国际竞争的锐利武器。企业信息化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依据市场竞争规则的企业再造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运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建立较为完整的信息体系,即人员(人才)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网络体系、综合应用体系;实现生产环节和工艺达的自动化、程控化,实现以“资源流”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以财务、物资、供应、销售、技术、人力资源、客户等“信息链”为过程的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直至最终实现商务电子化。成为以信息流控制为管理基础,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自动化、程控化为主生产力表征的网络企业。
企业信息化有三个层面和发展阶段:一是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二是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三是利用因特网开展的电子商务。煤炭企业信息化总体处在第二层面的初级推广阶段,还有不少企业处在第一层面上,少数企业的第三层面的开发和应用阶段已经开始。即使已经进入第三个层面的煤炭企业,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还不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改造。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0年8月—10月对5075户企业抽样调查,已有14.1%的企业已经正在实施企业综合资源计划(ERP)系统,这些企业通过实施管理信息化,引入了“资源流”管理理论,优化了管理流程,规范了管理程序,细化了管理对象,强化了管理力度,实现了资金、物流、人力流等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及市场竞争力。从应用的效果来看,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0%~30%,库存降低30%~60%,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20%~60%。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没有形成一个集成的“企业综合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按综合资源管理的煤炭企业还是凤毛麟角。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是按传统的管理模式,模拟人工系统,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必须涵盖的主要内容,涉及观念、机构、流程、机制、习惯的改变及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冲击和企业内部利益的调整,实施过程十分艰辛。
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来开展,与企业深化改革和总体发展战略融合、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造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流,全面深化细化企业管理,对产品、资产、人员等进行结构性调整,实施组织重组,再造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以重视实际应用效果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
应用工作如今,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比较普遍,我国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软件的日趋成熟,也为企业信息化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前几年财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企业起步较早,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不少企业搭建了企业内部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培养了一批具有企业管理经验,懂电子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避免盲目赶潮流,要扎扎实实做好信息化基础应用工作,注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刺激信息消费、注重软件开发应用及人员培训。根据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寻找信息化的切入点。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最佳入口,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流导向、以客户关系管理为纽带、以采购链、供应链为管理控制目标,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优化配置。切实用信息技术强化预算,结算和监管等各个环节,有效提高资本的周转速度和保值增值能力,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和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整合经营,降低成本,更快捕捉市场,建立可持续盈利的商务模式创造条件。
现在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已日益成熟,在国内一些企业应用效果很好。应进行考察、认证,在行业内推广,不要进行低水平重复开发。
(3)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迅速增长的宽带业务的需求,正在引发传统的通信网络的革命。宽带接入技术与城域网的结合,其发展趋势必将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掀起新的高潮,对于企业来说,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网络应用可有效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利用公用基础设施向企业的合作伙伴、客户及员工提供多种灵活、便捷的信息访问途径,使企业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应变速度大大加快,从而迅速提高企业管理和业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向“桌面企业”,“移动企业”、“网络企业”过渡。目前,大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当前企业信息化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已实现上网的企业利用网络实现主流功能仍只是信息发布及延伸自己的业务。首先要建好用好企业内部网、形成基于“资源流”管理控制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在企业内部形成综合电子商务基础环境,当我国电子商务条件成熟时,开展网上电子定单和网上交易。企业要突破网络应用的瓶颈,还需很多时间。应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企业Internet/Internet网络系统的计算机支持环境。在未来几年中,随着世界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在根本上强化企业的网络应用意识,及时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应用水平,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4)提高管理人员、技术队伍的素质企业信息化要先“化”人,企业信息化要化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界的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电子信息专业人员需要学习经济管理和业务知识,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适应新业务运行的要求。许多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时,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不易下决心,是由于认识上、知识上的差距,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效益、技术产品、建设周期、工程特点的了解不深,不如新建或改造生产系统如通风系统、提升系统等工程的技术产品、工程进度、资金投入能取得的效益那麽心中有数。因此只有当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信息化有相当的认识和信心,才能有利的推进企业信息化。
(5)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经贸委制定了《关于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其目标是要在“十五”期间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为此从计划,投融资、教育培训,成果推广等方面做出政策规定。比如,同意将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纳入企业技改重点项目并予以财政贴息;对项目中设备投资允许加速折旧等等。
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议煤炭工业协会应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规划,培训、推广、总结、交流和协调工作,搞好企业信息化的宣传、抓好一、二个信息化企业的试点工作。加强技术先导性研究、编制行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标准、抓好有代表性的应用系统的推广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很好,煤炭形势也在好转,我们要把握机遇,紧密结合煤炭工业改革的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进煤炭信息化进程,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