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到“而立之年”,而咨询行业只是“弱冠之年”。咨询行业并不成熟,这种不成熟是发展的里程所决定的,对于这种行业的不成熟,其主要的表现是:
尚未形成完整知识系统
咨询是舶来品,舶来的知识体系最容易患上水土不服的症状。国际咨询公司尚且需要对“中国式”的市场特征、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进行适应性的改良,那么照搬国外知识体系注定在中国市场难以行得通。然而,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咨询行业迫切需要适用于本土的咨询体系。
很多行业大腕都在致力于这样的研究和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远远不够。专业细分与知识系统深入建构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咨询、管理咨询、营销咨询、人力咨询、资本咨询等都是咨询行业需要树立的分支。只有细分才可能最深入地研究,才可能形成更为专业的咨询工具。
行业市场需要规范
另一方面,咨询行业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来自于咨询行业本身。在西方,咨询与广告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圈子,在中国,这往往被认为是一回事。叫做“拉大旗、扯虎皮”也好,叫做“挂羊头,卖狗肉”也好,总之是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对此认识并不深刻的本土中小型企业往往因而“找错了大夫,开错了药方”,耽误了发展的机遇。
对于这种现象,只能通过发展的进程而改变。首先,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会慢慢地自我觉醒,以职业的态度面对行业。其次,行业发展让一批真金不怕火炼的优秀者慢慢沉淀下来,慢慢形成规范群体。
咨询尚未形成价值认同
中国的咨询行业最显著的特点是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范围上的“价值认同”。第一种现象是大型企业,其思维的惯性往往是把咨询人才纳入到自我的体系当中。殊不知,咨询人才被纳入到体系之中后,往往被同化到难以发挥作用;第二种现象是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往往具备聘用职业经理人和聘用外脑的意识,但结果往往是咨询流于形式,个人价值与外来价值的碰撞在“位置感”的左右下,智慧往往趋于中庸。第三种现象是中小型企业找不到对位的咨询机构,大腕级的请不起,普通的又担心服务质量不敢去请,造成了咨询价值难以呈现。这种情况不是短期就能改变的,需要企业和咨询公司之间双重的努力才能形成和谐的互补关系。
个人领袖转化价值符号
中国的咨询行业存在很多“领袖”正是如上所述的行业特点所造成的。在知识系统并不完善、行业市场并不规范、咨询价值不能完全呈现的客观情况下,企业的咨询需求又客观存在,那么会怎样?其结果一定是出现一批“英雄”。
在一个并不成熟的领域,信任最难建立,而“个人领袖”是建立了一定信任基础的行业从业者。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任,个人才能向“领袖”转化,而“领袖”是价值认同的一个“符号”。
另外,咨询在中国也是具有历史传统的,自古从事智业的就大有其人。三国的诸葛亮、明朝的刘伯温都是典范。这样的传统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种下了一种文化的基因,即智慧总是产生在某些人的脑袋里。这种文化基因催生了咨询行业里的“个人领袖”,但领袖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智慧的脑袋”期待着怎样的价值。
个人领袖不过是行业不成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认同”“信任”的凝结,是“价值”的高度集中。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成熟,这种状况将慢慢地转化为机构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品牌。一旦品牌形成,“价值符号”的本体去留将不再影响“价值”的呈现。
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