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为什么市场不给中小企业生存机会?

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长,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总是认为是品牌力难以与强势品牌抗衡使然,但其实探究细节,中小企业内部营销管理薄弱是中小企业长不大的症结所在。

尽管这些中小企业因为行业背景以及成长阶段、体制性质不同,其问题也各有不同,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

一、营销手段有待改进

从总体上来看,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所代替,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来武装自己。

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一般的推销,这在现实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营销手段落后。

例如,许多中小企业还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专业信息机构、相关主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它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仅仅依靠企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从市场中收集信息。 这显然对营销的理解是狭隘的,也是片面的,当然也满足不了日益变化的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中小企业何来发展?

二、营销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行业市场竞争过度、竞争无序等种种原因,导致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比较困难。

一些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技术和质量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它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不惜竞相压价,挑起价格战。究其原因,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事实上,通过简单的价格战,压制竞争对手而夺取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无异于“壮士割腕,比赛流血”。简单的价格战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营销创新,他们往往认为,对营销创新上的投入看不到实际效果,只看到资金的投入,如此短浅的如光企业何来发展呢?

三、发展思路严重缺位

在中小企业,提到企业的发展思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几乎没有企业对市场进行研究,如果问及“为什么不进行市场研究”时,应答的理由比较集中,一般会说“我们已经在这个行业多少多少年,对行业情况非常熟悉,对行业和市场的研究都在脑子里”;或者“我们的企业很小,市场空间足够大,哪怕几乎是微小的市场份额,也足够我们发展十年以上”。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回味一下,一个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且不说是停留在“坐商”的思想意识上,就从形成内部协同效应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禁提出很多质疑,没有方向,怎么来确定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以确保持续发展?怎么来确定阶段性的战略目标?每个部门的考核以什么为主线?部门间协调的原则怎么确定?

一言以蔽之,整个内部管理如何能协同起来,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无法走出混乱的状态。举例而言,假设在发展思路缺位的情况下,企业有三个不同的业务单元,孰轻孰重,只能是以短期的利润指标、抑或财务指标来考量,这也是中小企业最为惯常的考核方式,而这种思路恰恰就是“管理近视症”的症状表征。

面对以上种种,中小企业必须开始重视营销水平的提高,改变营销薄弱的不利局面。

张瑞敏先生有句话说得好,创造市场的前提就是创造概念。这概念的取得并不是指挖空心思、闭门造车,而是产品推广过程中围绕其特定的物质属性形成的来自于市场的灵感和顿悟。

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营销生涯的资深人士,我并不认为海尔的每样细分产品都属一流,但品牌美誉度高、市场做得好,营销功夫扎实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的市场实在广阔,南北纵横、东西交错。这不,连作为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外脑顾问科特勒营销集团也来中国深圳安营扎寨了,科特勒教授认为,从市场演化来看,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仍处于以大众化产品为主的阶段,东部沿海地区已向强调产品差异化的细分市场转型。

在细分市场时期,品牌的制胜之道在于细分大众市场,以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抓住目标市场。他们每年抽出相当多的时间奔波各地服务国内企业。在灌输其先进市场理念的同时也培训起中国企业营销功夫,事实上,没有高手指点,就很难在市场表现上有大的进步。

于斐先生指出,以往,许多企业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同质化产品造成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其结果就是产品大量的库存和积压。换句话说,现在我们不缺产品,最缺的是营销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合理利用、配置,即俗话所讲的营销功夫。真正的营销功夫的获得并不是短时期内能打造,他需要对市场的精确见解,精确定位基础上十分独到、十分细致的执行与把握。说起营销,几乎每位市场一线人士都会讲出道理一二,但营销功夫的积累和真正的营销精髓,熟悉和掌握的人却少之又少。因为,这方面需要来自市场实战的检验。 在日化、家电等竞争可谓惨烈来形容的行业,产品彼此间的类同和营销手段的相似注定绝大多数企业和产品都将埋没和消失。根据蓝彻斯特市场安全法则,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1.7%,则可以视为处于安全的地位,对比一下,又有多少企业能做到。尤其是一些自诩资金足、实力大,在其它行业曾经呼风唤雨,而如今志得意满准备涉足健康产业的企业。由于他们不了解市场规律习惯,缺乏对消费心态和个性要求深层的认知,在行事作态上往往自觉不自觉主观决断、臆念从事。其结果,虽然产品无论包装、质量、口碑等还算可以,可市场就是起不来。说白点,你缺乏产品营销真功夫。如果再不警觉,你挨打得日子还长着呢,还怎么牛得起来?

见多了企业的衰亡,有时也常会感慨万端。人们常讲,直面竞争,一个企业要打造优势核心竞争力,这话看起来有些抽象和教条,通俗点吧,你自身企业的营销功夫是决定你产品在市场上生死存亡的基础,否则,这方面如果是短板,需要赶快弥补。

于斐先生认为,卓有成效的培训可以迅速扭转中小企业的这种不利局面,在培训中,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工作。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单一性,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个人施与了更大的影响力,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将更加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培训必须有力地进行。管理培训一定要有创新性,要在实践中找出有效的培训措施和方法,要在实践中强调管理者培训活动的直接有效性,针对企业特点,在培训活动中加强对企业的诊断咨询功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特点,开展案例教学,更好地强调针对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上以往简单的公开课、内训课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是一对一互动式的培训服务。

一对一培训,就是企业的领导人单独面对培训老师,把企业遇到的问题或是打算告诉老师,培训老师根据再根据自己的营销经验以及市场及企业的现实状况,积极实行为客户带来增值效果的咨询式培训。

在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后,通过各种咨询手段及现代培训体系进行专业诊断,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与业务薄弱点,最后给出专业的意见或建议,并征求企业意见,与他们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使最终的培训能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实际业务问题,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而中小企业的领导人也可以避免参加那种类似公开课似的培训,公开课培训不仅难以找到适合企业的操作方法,更是有浪费时间和金钱的嫌疑。

一对一培训则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对于处在危险边缘的中小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早一点找到适合的营销战术,就能早一点把产品推到市场上,而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