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BPM的生命周期

从整体上将BPM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业务流程发掘(Business Process Discovery)、业务流程设计(Business Process Design)、业务流程执行(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业务流程管理维护(Business Process Administration),以及业务流程最优化(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对于这五个阶段,各个厂商之间并不存在过多的异议。五个阶段之间的关系请参见图2。

图 2 BPM生命周期模型图

1. 业务流程发掘

企业要全面应用BPM,首先面临的工作当然是要搞清楚知道企业现行流程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状况,这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石,因此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当前流程中的信息流(Message flow)、事件流(Event flow)以及控制流(Control flow)。更为具体一点,企业需要了解哪些流程可以实施自动化?哪些流程需要人工参与?各个流程都是需要什么人来参与?需要多少人?相关流程是在组织内部执行,还是在外部被执行?风险如何评估?现有流程的瓶颈可能位于哪个环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这个阶段,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进行。第一个工作是进行流程评估(BPA,Business Process Assessment),一般的做法是聘请企业外部的顾问管理公司或者行业专家进行,评估的范围可能涵盖策略与管理目标与流程的连结。完成了流程评估之后,接下来就是配合导入一些管理主题(譬如ISO质量管理体系或六西格玛等),进行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然后,将得到的信息和数据反馈到第二个阶段。

2. 业务流程设计

这个阶段是根据前期的工作对未来进行流程的定位和设计。本阶段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建模(Modeling)、分析(Analyzing)、模拟(Simulation)和流程重构(Redesigning)。如图1所示,这四个步骤是一个反复的循环,循环的目的是力求得到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业务流程。

首先是建模,通常我们将建模所采用的工具称作Process Designer(进程设计器),一般来说它包括四个比较重要的部分:结构表格(Organization Chart)、流程图(Activity Diagram)、商业规则(Business Rule),以及电子窗体(e-Form)设计工具(电子窗体指的是信息显现的接口,一般而言企业可以把应用系统的数据与流程相关的数据,通过电子窗体来展现,这样做有助于处理第三个阶段中人机互动的步骤,而呈现的方式则可以通过特定的工具进行快速的订制),请参见图3。

图 3 BPM系统架构图

分析是从流程定义的语意与理论上进行推论,仿真则可设定机率变量与行为假设让系统自动跑出期望值或变异差数据。市场上有些产品则仅提供自动执行(Automation)或手动逐步执行以观测流程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建模并不是孤立的,在建模之后企业一定要进行流程执行动作前的分析与仿真,以便验证设计出来的流程是否正确并且适用于本企业,此外它还能提供初步设计的流程可能遇到的瓶颈信息,以避免在业务流程执行后才发现相关问题进而导致重大的运营损失。与此同时,如果分析和模拟出来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可以多次反复和循环本阶段的四个步骤,直至满意为止。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面对外部巨大的竞争压力与种种商机,企业在进行经营和管理中(非模拟状态),对于一些细微的流程变化(Fine-grained process change),可以做出实时有效的反应,以便于企业快速地进行重构流程的工作。

3. 业务流程执行

经过多次的建模、分析、仿真和确定了企业的业务流程之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流程的执行。

业务流程的执行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部署(deployment)、自动操作(automation)和人机交互(interaction)。如图1所示,这三个步骤并非一个循环的关系,而是由部署引出自动操作和人机交互两个步骤,自动操作与人机交互并行进行。

布署是将设计好的流程推出上线,并且让所有的参与者来执行。这里所说的参与者是泛指的,它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些系统应用或者其他流程。对于这个步骤,企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以最少的工作量达到运算资源(Computing Resource)与组织人员的优化和整合,最少的工作量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或者有意地减少工作,其目的是减少企业资源占有,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在自动操作这一步骤中,负责控制执行的模块我们可称之为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或流程服务器(Process Server)。这个步骤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无需技术人员的亲自参与,流程的使用者依然可以自行编辑和修改既有的商业逻辑。企业可以借助调度日程(Scheduler) 来设定启动自动操作的时间和周期频率,另外有些厂商提供的BPM解决方案还会提供规则引擎 (Rule Engine)来进行商业规则的判别与推理。

通常情况下,并非企业的所有流程都可以自动操作,因此BPM还应提供能够让人管理自动流程与人工流程之间的接口(有的时候这种流程接口本身也是一个流程)。负责与人互动的接口被称为工作项目处理器 (Workitem Handler)。几年前工作项目处理器大都比较简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往往需要的是那种能订制、个性化,并且能整合在不同系统的接口,因此很多厂商纷纷推出了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流程入口(Process Portal)。应当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4. 业务流程管理维护

当流程上线后,伴随而来的自然是管理维护的问题,这其中包括三个步骤的工作:运行(operation)、维护(maintaining)和监测(Activity monitoring)。如图1所示,这三个工作并行进行,相互之间不存在递进或者循环的关系。

前两个步骤相对简单,这里不再赘述,我们重点关注一下流程的监测。由于在运营中,企业内外部各种状况不断出现,人员组织也会出现一些变更以及其他一些变化,业务流程的使用者或管理者需要随时掌握流程的执行状态与过程,因此他们就要求系统具备预警功能,同时可以让他们设定流程要追踪的关卡,并得到系统主动回报相关信息,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另外,服务器的流量与执行监控及流程存储(Process Repository)的数据维护功能也相当重要。

5. 业务流程最佳化

这是所有五个阶段的最后一步,也是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生命周期迈入下一个循环的“前夜”,不是终结,而是开始。本阶段包括三个步骤:测定(Measurement)、报告(Reporting)和改进(Improvement)。三者呈逐步推进的关系,缺一不可。

测定能够向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流程的执行效率;通过报告工具(Reporting Tool),企业可以对自己的组织行为有充分的了解,并将之作为持续改善的依据,这样企业才有可能策划出改进与最佳化的策略;改进是个持续性的活动,不断反复,朝向最佳化迈进。

有专家指出,这个阶段跟商业智能(BI,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技术与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我们应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BPM可以自动记录和收集与流程有关的数据,让企业主管清楚哪些流程是在标准差内,哪些是在失控状态。同时,系统提供的报表都是使用者自行定义或查询的,而且无需IT人员的参与。

从整个生命周期中,BPM的重点在:

◎ 业务流程的分析(BPA)和设计(BPD);

◎ 业务流程的改进(BPI)和优化(BPO);

◎ 业务流程自动化(BPA);

◎ 业务过程集成(BPI);

◎ 业务过程重组(BPR)——革命性变更;

◎ 业务过程外包(BPO)——聚焦核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