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之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产业的主体,也是富民强国之本。有数字显示,制造业产品占中国社会物质总产品的51.7%,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同期GDP的39.2%。此外,制造业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其本身就吸纳了中国11.3%的从业人员,同时还具有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带动效应。制造业的进一步延伸就是服务,比如说消费者买一辆汽车,专卖店会提供一系列后续服务,这也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任何一种机械产品、装备,都不可能不需要售后服务,这种制造业向服务的延伸构成了第三产业的一个部分。
制造业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最重要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80%集中在制造领域,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3个国家——— 美、日、德,其制造业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竞争力最强的。
中国是制造大国,许多产品特别是服装鞋帽、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国还不是制造强国。世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体处于工业化后期,或者说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而中国的制造业大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到2020年我国工业化水平要达到中期的最后阶段,或者是后期的开始阶段。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一个工业化和信息化转型、融合的发展过程中。
IT咨询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白皮书》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实现工业化的阶段,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的核心在于保持低成本优势,而第三个阶段的核心则是要实现世界级的“卓越制造”,现在我们也称为“先进制造”。信息化将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协助企业把发展重点转向“知识”性工作,从而实现运营创新和业务增长。
诚如IDC所言,我国制造业正进入信息化阶段,但我们要认识到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企业对实行信息化的迫切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多依赖于政府和软件厂商两个方面的推动。调查表明,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比例不超过10%。由于对信息技术的不了解,缺乏人才和资金,因此持等待和观望态度的企业还相当普遍。
另外,制造业信息化的软、硬件产品缺乏标准规范的管理和指导,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竞争力不强,地区保护主义也导致了技术低水平重复开发,众多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咨询专业队伍,一些新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如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受体制机制与观念影响,进展不大。
三层面协力推进
业内人士提出,制造业信息化应由政府、制造企业和IT企业共同推进。
政府推进方面,全世界很多工业发达国家为了占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制高点,都提出了研究和扶持计划。例如,美国政府提出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计划》、《敏捷制造与制造技术计划》和《下一代制造(NGM)》等计划,德国政府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生产》等计划,日本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计划》、《极限作业机器人研究计划》、《微机器研究计划》和《仿人形机器人研究计划》。这些计划均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为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并实施,这些计划大大促进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中国则由科技部牵头推出“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首批挂牌的有8个城市。实际上,只有制造企业通过信息化取得实效,政府推进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政府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不应当越位,如干预企业的信息化选型,甚至在支持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时附加应用某些产品的条件。在当前的局面下,政府应当更加重视支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
对制造企业来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领导人的魄力和胆识,否则企业信息化推进的阻力很大。从《中国电子报》近期对青岛两化融合试验区的采访来看,企业从信息化中尝到了甜头,企业负责人的观念也在转变,认识到信息化不只是“花钱”的活儿,企业能得到切实的效益。如红领服装借助服装CAD建立的海量版型数据库,数据库内的版型达到5亿个,过去一个版型师一天最多能设计两套服装,现在一个高中生借助版型数据库,3分钟就能“搞定”一套,光人工费用一年就能节省1亿元。
软、硬件产品提供商无疑是制造业信息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信息化应用,最终还是要落脚到购买和实施各类软、硬件系统,企业不可能都自己开发。IT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对于产品提供商而言,重要的是要清晰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同时实现产品的平台化,以便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配置、扩展、集成,因此系统的开放性至关重要。比如说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ERP等,对服装行业和钢铁行业有着不同的定义、不同的特征,系统的开放性便于客户二次开发。
IT企业能把握哪些机会?
国内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站e-works发布的《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趋势研究报告》透露,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86.1%的中国制造企业,但大部分尚在可控的范围内;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信息化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仍有74%的企业2009年的信息化投入会维持在2008年投入的水平上,并有一小部分企业会加大信息化投入。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对IT企业仍有机会,只不过这种机会有赖于更进一步的行业细分和应用深挖。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认为,就信息化管理而言,需要细分行业解决方案,驱动企业加速转型。而国内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在观念、战略和运作3个层面展开,建立数字化的经营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最终支撑其转型升级,实现目标。他举例说,用友的“U8”解决方案涵盖十大行业,细分为80个子行业的关键应用,在支持国内企业实现数字化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应用软件提供商Epicor公司中国、日本及韩国区总裁李谏明表示,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导致一部分企业倒闭,但这些企业大部分处在产业价值链低端,他们的倒闭反而使竞争变得更有序,有实力的企业获得机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从而快速成长。
专家认为,在这一特殊时期,要对制造业进行深度细分,挖掘子行业机会将成为弱势行情下IT投资的新增长点。
机械行业的投资机会将集中于装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工业基础件、专用设备(电器器材、农用机械、医疗器械)、塑胶等细分子行业。电子行业的基础元器件、LED、汽车电子导航、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等细分子行业都存在投资机会。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企业以及受公共事业、基建建设拉动的客车、专用车行业等细分领域依然存在机会,是2009年值得关注的重点。
在化工行业里,水泥企业的增长预期非常明显。钢铁行业由于库存积压严重,且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全行业企业造成较大成本压力,因此行业机会主要集中于整合并购小钢厂后的一些大型冶炼、采掘企业的信息化重构。纺织服装行业2009年的机会完全集中于自营品牌企业。另外面对消费者的家纺行业比工业纺织更具有发展机会,因为工业产品的销售至少在2009年上半年依然会遭到抑制。此外,烟草行业并购整合已基本稳定了,2009年将只在MES、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等系统应用上产生集中需求。
信息来源:支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