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我国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回顾及未来展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变化紧密相关的。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看,我国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有特色的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功能单一的信息系统

我国企业信息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那时开始,我国企业便开始构建简单的、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这类系统功能单一,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按职能分部门的独立应用对企业的整体产出的贡献较小。但当时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业务的准确度上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以MRPⅡ为代表的面向企业过程的局域网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企业开始采用局域网络连接企业各职能部门,发展功能更强大的企业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制造行业在网络化的同时采用面向企业过程的软件技术,实施制造资源系统(MRP/MRPⅡ)。这些系统用网络连接企业各部门,采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管理公共软件和信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以求得更多的信息数据共享,采用面向企业过程的软件技术以实现企业设计、生产、服务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这些系统综合地利用了各种信息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MRPⅡ系统。MRPⅡ系统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的制造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成为畅通无阻、清澈见底的动态反馈系统,进而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获取企业竞争力。此外,MRPⅡ系统还融合了及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C)、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支持企业多个服务网点、多级仓库的跨时空区域管理,控制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产、供、销、人、财、物等管理资源的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以ERP为代表的开放式集成化的广域网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Internet应用迅速普及,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被应用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之中,信息化进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多种开放式集成化系统。

开放式集成化的广域网络信息化系统,把企业自身、分销网络、客户、供应商的活动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并通过广域信息网络促使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协同与平衡。因此该系统在物流、资金流、人力资源流和业务流上能较好地实现企业整体优化运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ERP系统在传统的MRPⅡ基础上引入了联机分析处理(OLAP)、电子商务、工作流等新的信息技术,同时吸收了供应链(SC)、适时生产(JID)和全面质量管理(TQC)等先进管理思想。CIMS集成了CAD、CAM、柔性制造(FMS)等生产层的信息技术,同时又结合了管理层的MIS、OA以及经营决策层的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a.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ERP系统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b.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系统支持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的思想,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

c.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作出决策。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些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和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要随时根据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势态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改造。它不仅包括对产品和生产流程的重整,还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管理流程。现有的ERP系统一般是以一种预先固定好的模式提供给用户的,这种结构与功能制约了企业的动态重整过程。

a.动态企业建模技术(DEM)。它的提出就是为了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动态重整过程的需求,实现管理业务与软件系统的分离(就如同开放的软件系统可以脱离特定的硬件环境一样)。1996年Baan公司发布的新一代名为BAAN IV的ERP应用套件即体现了这样的思想。BAAN IV对动态企业建模的实现,使得企业管理者、业务分析人员也包括了系统实施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系列高层管理职能、最优业务实践和流程,而不是复杂的应用软件调试或没完没了的产品细节配置。

b.智能资源计划(IRP)。它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打破了以前所有那些“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它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可紧紧跟踪、甚至超前于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作出正确的决策,随之改变原有的计划,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此外, IRP还将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协同制造”以及“约束资源”等问题。因此,IRP也成为ERP系统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

c.企业信息门户(EIP)。它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使企业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个人化信息。这些用户利用从这个渠道获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业务决策并加以执行。

d.CRM与ERP系统集成。有超前意识的公司都已认识到只有将自己建成能够对客户作出迅速反应的公司,才能获得诸多收获,即收入、新客户、客户满意度、客户回头率和公司效益的增加,从而使竞争力大为提升。因此客户关系管理(CRM)与ERP系统的集成成为另一发展方向。面向客户的CRM不仅仅是将销售过程自动化,而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关键客户和企业数据来优化商业决策过程。CRM赋予客户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能力,而这种交流是通过一种对客户来说最方便、对企业来说性价比最高的交流载体来进行的。此外,CRM还使各企业逐步从传统的营销、销售和服务模式,进化到以Internet为中心的模式来完成扩大市场领域、改进客户服务以及增强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的任务。CRM与ERP的紧密集成,将不仅仅是为企业带来眼前的销售业绩的增长,更是一次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方法的机遇,改变企业的内部管理积弊现状,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最大的利润。

e.电子客户关系管理(eCRM)。随着CRM在大服务量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服务渠道中出现了新的瓶颈,该瓶颈源于传统交流方式的局限。与此同时,基于Internet的交流渠道已经形成,这一新的交流渠道和基于其上的应用程序有可能缓解个人服务瓶颈,并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扩展CRM优势的方法。这种对CRM系统的电子扩展就是电子客户关系管理(eC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