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管理创新相结合。企业信息化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因此,实施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传统管理加计算机,而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场变革,是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我国抓了多年的CAD、MIS、MRPⅡ、CIMS等示范工程,但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效果很多并不理想,其中,固然有技术是否成熟、适用的问题,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信息化不可能包治百病,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只有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作业方式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我国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拉开信息化序幕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则是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基础相对较好,开展企业信息化可以说是顺乎自然、水到渠成。而我国企业实施信息化大多是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进行的,很多方面(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并没有做好准备。目前,我国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的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加以改造,换句话说,就是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因此,必须把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作为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要定位在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远景规划,无不反映出决策者的管理才能和知识水平。企业间的竞争,其根本就是决策者之间的竞争。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命运,企业信息化的根本正在于此。提高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是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只有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再者,企业信息化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管理者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向世界的先进水平不断迈进。
企业信息化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内在需要。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必须是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是为了“作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宜适时、适度、适用,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既要注重与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相衔接,但更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考虑企业现有基础情况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企业的观念、人才、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要求。对带动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应充分估计到它的难度,规划好它的步骤、节奏、阶段等等。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对技术目标的追求必须最终落实的效益目标上。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贵在坚持不懈。现在,许多企业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有的还搞了自己的CAD/CAM、MIS、ERP等。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应用肯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造固有生产方式,才能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在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万万不能有“一次投资、终生受益”的想法。
企业信息化要整体规划,逐步实现。由于实施信息化初期,一些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现有的信息化项目很多不成功。其中大部分是因为规划失度,盲目求大求全,从而导致虎头蛇尾,最后草草了事。鉴于以上原因,在规划时一定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适当取舍,循序渐进。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还要分阶段,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并尽可能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相融合。